一纸法案,让美国政坛变了天。
日前,美国参议院以51票赞成、50票反对的结果,通过了由特朗普政府力推的《大而美》税收与支出法案。
尽管49票反对声势强大,但在副总统万斯的“打破僵局”一票下,法案最终涉险过关。这不仅是一场立法较量,更是一场全球债务博弈的预演。
马斯克发出警告:“这是政治自杀。”而更大的风险,也在悄然逼近。
法案通过,财政赤字将成“吞金兽”这项法案的核心内容是减税和增加开支。
具体来说,它延长了2017年特朗普政府通过的企业与个人减税措施,同时还对小费和加班工资免除税收。同时削减了医疗保险、营养补助等公共支出,并增加了国防和移民执法方面的预算。
展开剩余86%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估算,在未来十年内,该法案将使联邦赤字增加3.3万亿美元,并推动美国债务上限上调5万亿美元。
当减税遇上扩支,这种组合几乎注定要加重财政负担。而在当前高利率环境下,新增债务的利息支出每年可能超过1000亿美元。
这场“减税盛宴”的账单,最终或许要全球买单。
副总统万斯定音,党内裂痕加深原本,这项法案并没有把握通过。
三位共和党参议员——兰德·保罗、汤姆·蒂利斯和苏珊·柯林斯——投下了反对票,使得赞成与反对票打成平手。
美国副总统万斯
就在这关键时刻,共和党籍副总统J.D.万斯以参议院议长身份投下决定性一票,打破僵局,推动法案通过。
但这一“关键投票”在党内引发余震。
有共和党中间派议员私下表示,这不是妥协,是强行推进,是用权力压倒讨论。
而万斯的投票行为,也被视为特朗普进一步控制党内议程的信号。这场立法胜利,虽然短期内收场,却可能埋下党内分裂的种子。
马斯克怒斥:新能源产业遭“腰斩”马斯克并非首次对特朗普发难。
他之所以对《大而美》法案格外敏感,是因为法案中断了电动汽车税收抵免政策,并对风电、太阳能项目设置了更高的门槛。
根据法案,从2025年9月30日起,电动车将不再享受税收优惠,新能源项目若要享有补贴,必须在2027年底前投产。
这对特斯拉和整个新能源产业是直接打击。
马斯克称,该政策将导致500吉瓦的太阳能产能泡汤,数百万个就业岗位可能因此消失。
他不再止步于批评,而是威胁将在中期选举中“让支持该法案的共和党议员全部下台”。
这不是一句气话。马斯克的影响力,早已不止于硅谷。
特朗普施压降息失败,债务成本或继续上升面对赤字扩大,特朗普试图通过货币政策缓解压力。
他多次公开施压美联储,希望降息,为政府债务融资“减压”。
但美联储没有让步。
主席鲍威尔明确表示,当前通胀水平尚未达标,降息条件尚不成熟。美联储维持高利率政策,债务融资成本自然水涨船高。
这意味着,美国政府每发行一美元债务,就要付出更高代价。
鲍威尔
财政部将面临“双重压力”:一边是债台高筑,一边是利息支出飙升。
而特朗普与鲍威尔之间的博弈,也让市场对美联储的独立性产生担忧,进一步冲击了外界对美元资产的信心。
美债或“无人接盘”,全球或被迫买单最引发国际忧虑的,是美国可能将国内债务问题对外“转嫁”。
随着债务规模扩大、美联储不降息、美元贬值持续,美国政府在未来发债时很可能面临“无人接盘”的局面。
届时,唯一的选择就是动用外交资源施压盟友“接盘”美债。
这并非危言耸听。
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,美国就曾以军售、贸易谈判等方式,要求中东和亚洲国家继续增持美债。
如今,历史可能重演。
马斯克的“全球债务奴役”警告不是空穴来风。
美国若将债务做成“出口品”,全球经济体系将被深度捆绑。
美元地位动摇,避险属性遭质疑7月1日当天,美元指数跌至96.50以下,创下2022年2月以来最低水平。
与此同时,美元兑欧元汇率跌至2021年9月以来新低。
市场用脚投票,对美国财政政策表示不信任。
美国杜克大学教授安娜·西斯拉克指出,财政赤字与美元贬值并行,正在侵蚀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基础。
一旦美元避险属性下降,美债也将失去“无风险资产”的光环。
对于那些外汇储备中美元占比高的国家而言,风险无疑在上升。
医保削减,1200万人或被“踢出系统”《大而美》法案中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部分——对医疗补助(Medicaid)和平价医疗法案的削减。
根据国会预算办公室估算,若按现行法案推进,到2034年,美国将有1200万人失去医保。
这不是数字游戏,而是切实影响普通家庭生活的现实。
佛蒙特州参议员桑德斯批评该法案是“给亿万富豪的礼物”,而不是为普通人减负。
当社会保障削减、医疗服务减少、公共资源紧张,社会撕裂将进一步加剧。
税改结构逆转,“劫贫济富”成现实法案虽打着“减税”旗号,但受益者主要是高收入群体和大型企业。
据《华尔街日报》分析,年收入超过20万美元的家庭和跨国公司将获得最直接的税收优惠。
相比之下,低收入群体不仅享受不到减税,还要面对福利削减的双重压力。
密歇根州参议员加里·彼得斯直言:“这不是减税,是劫贫济富。”
这类结构性倾斜,将进一步扩大美国社会的贫富差距。
债务不是风筝,线断则坠《大而美》法案的通过,远不止于赤字扩大或党争升级。
它是一次财政模式的转向,是将债务转化为全球负担的信号。
马斯克预言“政治自杀”,并非哗众取宠。他看到了债务背后更深层的逻辑链条:当一个国家靠印债维持运转,最终买单的不会只是自己。
债务之线一旦断裂,不只是美国会受伤。
万事有度,国债亦然。放任债务狂飙,就如放线风筝,终有坠地之时。
发布于:河南省人人顺配资-人人顺配资官网-配资知名股票配资门户-股票配资知识联系方式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